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歷史成本計量由于其客觀性、可驗證性和有利于反映資產經管責任履行情況的優勢而成為傳統會計計量的核心。然而,現代會計環境及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發生了根本變化。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大規模的企業聯合和兼并,以及上市公司之間大量的關聯交易,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和新會計制度改變了歷史成本“一統天下”的局面,引進了公允價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會計帳面價值等計量方法,引起了會計計量模式的變革,也加大了會計與稅法的差異。
一、債務重組的資產計量: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及相關思考關于債權人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財政部曾于1998年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其中抵債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和股權以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后來,針對大量上市公司利用債務重組粉飾財務報表這一嚴重問題,財政部對該準則作了較大的修正。修正后的準則與修訂前相比有兩點主要變化:一是對債務重組中所涉及的非貨幣性資產不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是采用帳面價值計量;二是債務重組不僅包括債權人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還包括債權人未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而國家稅務總局2003年發布的第6號令《企業債務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辦法》,有關債務重組的定義和方式與修訂前的會計準則是一致的。為了便于敘述兩者之間的差異及納稅調整,舉例說明如下:
例:A公司欠B公司66萬元。兩公司于2003年10月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并于同月履行完畢。A公司以自產產品(非應稅消費品)和一項專利抵償債務。
該批產品帳面成本15萬元,當月平均售價20萬元(價170940.17萬元;稅29059.83萬元);該項專利帳面價值為42萬元,評估確認價值為40萬元。
債務人(A公司)的帳務處理:借:應付帳款660000;貸:庫存商品150000,無形資產42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金)29059.83,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20000,資本公積40940.17。
債權人(B公司)的帳務處理:借:庫存商品190940.17,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金)29059.83,無形資產440000;貸:應收帳款660000。
對債務人而言,用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會計上以帳面價值結轉有關資產,且不確認收益。而稅法上,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轉讓非現金資產,再以與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相當的金額償還債務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即債務人一方面要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庫存商品收益20940.17元;無形資產損失40000元);另一方面要確認債務重組所得60000元(660000-200000-400000)。對債權人而言,會計上以債權的帳面價值來計量非現金資產價值,且不確認損失。而稅法,一方面,債權人取得的非現金資產,應當按照該有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包括與轉讓資產有關的稅費)確定其計稅成本(庫存商品170940.17元;無形資產400000元)。由于會計資產價值與計稅資產價值的不同,在以后計算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或者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時,要進行必要的納稅調整。另一方面,要確認債務重組損失60000元。
對于債務重組中的資產計量以及由此引起的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有幾點需加以說明:
1.債權人計量庫存商品和無形資產的入帳價值時(即,將應收債權進行分攤時),實務中有含稅價與不含稅價之爭。筆者以為應以含稅價進行分攤。這是因為商品課稅中的所謂含稅價和不含稅價僅僅是一種計稅依據的計算方法,即一種稅收征管手段,它不能改變增值稅的經濟屬性和財務內涵。增值稅和其他流轉稅一樣,是企業的成本費用。按照勞動價值論的解釋,稅收是社會產品價值(C+V+M)的組成部分,而且一般地說是以M的形式出現的。由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中必然要包含相關的稅款,而不論是什么稅種形式。按照西方均衡價格論的解釋,商品價格的高低受制于所銷商品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兩者的比較差異決定了增值稅的轉嫁程度。
可見,稅負轉嫁很自然跟價格結合在一起,構成價格的一部分。勞動價值論和均衡價值論雖然是根本不同的價格理論,但就增值稅的經濟屬性是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恰是一致的。因此,在確認債務重組收益或損失以及對重組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進行計量時,必須以含稅價作為計量基礎。
2.債務重組中涉及的稅收有多種。如果非現金資產是應稅消費品,債務人除交納增值稅外,還應當以同類消費品的最高售價(非近期平均售價)作為計稅依據計算交納消費稅。如果是自建房屋,需分別按建筑業(其自建行為視同提供應稅勞務)和銷售不動產交納雙重營業稅以及土地增值稅。在債務重組實務中,絕大多數企業都容易遺漏印花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規定,凡書立購銷合同、書立產權轉移書據的,其立合同人、立書據人均是印花稅的納稅人。因此,除經法院裁定而發生的債務重組外,債權人、債務人均應進行應繳印花稅的會計處理。此外,當債務人以自己的房屋、土地來抵償所欠債權人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還涉及到土地增值稅,債權人還要計算交納契稅。
3.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會計上要求債務人將應付帳款的帳面價大于非現金資產的帳面價與相關稅費合計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這樣的會計規定在實際操作時往往會出現一個難題,就是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所得稅如何計量和處理。我們知道,與重組業務有關的流轉稅可以直接確認,而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并不是獨立的稅費,它是在流轉稅基礎上的附加,所得稅則在年終才能予以確認。如何在重組業務與其他業務之間加以合理分別呢?筆者以為,根據會計重要性原則,重組業務的會計處理中,不必計量有關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所得稅,即不在“資本公積”中核算,而是與主營業務合并計量,既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所得稅”核算。
4.修正后的債務重組不僅包括債權人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還包括債權人未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
這樣,債務人在債務重組中可能會發生重組損失。
重組損失會計上作為“營業外支出”,而稅法并沒有明確重組損失能否在稅前扣除。仔細研讀國家稅務總局2003年第6號令,我們會發現,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稅法上,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轉讓非現金資產,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再以與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相當的金額償還債務,確認債務重組所得。前者是所得(或損失),后者是所得。可見,稅法并不認可債權人未作出讓步的債務重組。對債務人確認的重組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主要是由于,債務重組多見于關聯企業之間,如果允許債務人在稅收上承認重組損失,這將會成為稅法的一個漏洞,而被納稅人從避稅的角度加以利用。
二、非貨幣性交易的資產計量: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及相關思考由于我國的生產要素市場還不發達,資產的公允價值不易確定,修訂后的非貨幣性交易準則規定,資產計量時以換出資產帳面價值“替代”換入資產的入帳價。如果
會計與稅法差異性有關的同學,我列好提綱,也有文章的
會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八之間。
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復率會比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寫的大神),可以采用萬方、papertest去檢測,然后逐句修改。這個系統是逐句檢測的,也就是說你抄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被檢測出來。這種檢測算法比較嚴格,從程序的角度分析這種算法比較簡單。因而網上賣的都很便宜,我測的是3萬字,感覺還是物美價廉的。(注意:1 這個庫不包含你上一屆研究生師兄的大論文,修改一定注意. 2 個人建議如果學校是用萬方檢測,就不要去檢測維普之類的
先把論文電子版復制一份,保存一份。看檢測結果,其中一份復制的備份論文,把檢測出重復的部分能刪了先刪了,把不能刪的,15字以內改一改,最好是加減字符,不要改順序,改順序沒太大用,參考文獻刪掉一部分,不能刪的話,先改下,英文文獻可以15個字符換一個詞。把修改過的上交,重新過系統檢查。保存的原論文稍做改動上交紙質版。那個系統很麻煩的,很多沒看過沒應用過的文獻都能給你加上,可見中國人抄襲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為了保證論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準確性,不要隨意改動,上交的紙質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檢查完就不會再過檢測系統了,所以紙質版的不用擔心。
第二步:經過修改后,重復率大幅下降了。這時你可以用知網查了,知網查重系統是逐段檢測的,比較智能。檢測后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后在網上用知網查是4%,簡單修改后,在學校查是1.5%。
注意:記住,最忌諱的是為了查重,把論文語句改得語句不通、毫無邏輯,這樣是逃不過老師的,哈哈,大家加油!
關于知網相關抽查規定:
有規定的,可以進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過就可以答辯,如果第二次不通過就算結業,在之后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這個是在抄襲30%的基礎上的。 如果抄襲50%以上的話,直接結業 在之后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1.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包括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間的,需經本人修改。修改后經過再次檢測合格后,方可參加學院答辯。再次檢測后仍不合格的,按結業處理。須在3 個月后提交改寫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后再參加答辯。2.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且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超過50%的,直接按結業處理。須在4 個月后提交改寫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后再參加答辯。
知網系統計算標準詳細說明:
1.看了一下這個系統的介紹,有個疑問,這套系統對于文字復制鑒別還是不錯的,但對于其他方面的內容呢,比如數據,圖表,能檢出來嗎?檢不出來的話不還是沒什么用嗎?
學術不端的各種行為中,文字復制是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目前本檢測系統對文字復制的檢測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于圖表、公式、數據的抄襲和篡改等行為的檢測,目前正在研發當中,且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本檢測系統的進展并多提批評性及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按照這個系統39%以下的都是顯示黃色,那么是否意味著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呢?最近看到對上海大學某教師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發表的兩篇論文有抄襲行為,分別占到25%和30%. 請明示超過多少算是警戒線?
百分比只是描述檢測文獻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該文獻的抄襲嚴重程度。只能這么說,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數越多,存在抄襲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屬于抄襲及抄襲的嚴重程度需由專家審查后決定。
3.如何防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成為個人報復的平臺?
這也是我們在認真考慮的事情,目前這套檢測系統還只是在機構一級用戶使用。我們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采取了多種手段來最大可能的防止惡意行為,包括一系列嚴格的身份認證,日志記錄等。
4.最小檢測單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話里改動一兩個字就檢測不出來了么?
我們對句子也有相應的處理,有一個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樣才判斷為相同。句子有句子級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級的相似算法,計算一篇文獻,一段話是否與其他文獻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礎上綜合得出的。
5.如果是從相關書籍上摘下來的原話,但是此話已經被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也抄了進去,也就是說前面的文章也從相關書籍上摘了相同的話,但是我的論文中標注的這段話來自相關的書籍,這個算不算學術抄襲?
檢測系統不下結論,是不是抄襲最后還有人工審查這一關,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這種情況,專家會有相應判斷。我們的系統只是提供各種線索和依據,讓人能夠快速掌握檢測文獻的信息。
6.知網檢測系統的權威性?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并不下結論,即檢測系統并不對檢測文獻定性,只是將檢測文獻中與其他已發表文獻中的雷同部分陳列出來,列出客觀事實,而這篇檢測文獻是否屬于學術不端,需專家做最后的審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