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而我方論述中明確表示了解決已有學術不端更需要法律規范,因為具有相對的普遍性和公平性,這一點是道德約束沒法做到的因為道德沒辦法統一標準,而對方辯友在這一方面并未作出論證。 而從解決未來的學術不端方面來看,我方與對方在應然角度來講都是想要構建一個理想社會,想要用道德約束不發生學術不端,我方想用法律規范不發生學術不端,這一點雙方的目的是達成一致的。 但是從實然角度來講,您方說提高全民的道德素養,但是既然是提高就要有基點,您方并沒有做出有關于道德基點這方面的論證,沒有基點又如何提高,又該提高到什么樣的位置,這些您方都沒有做出具體論述。 道德約束只能約束有道德的人,已經學術不端了,自然道德品質敗壞,個人認為需要法律的約束。
我們從古至今不斷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建設法制型社會的要求已經完全證實了法律約束重于道德的約束,道德只能作為引導,而法律才是維護社會穩定,學術風氣的正道之光!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學術不端應當由法律來約束。
最后,我們來談社會影響,學術不端事件一出,很多人都會去質疑中國教育的公平性以及在學位授予過程中的規范性,如翟天臨案例使大量公共資源被侵占,北京電影學院和北京大學在國內外的聲譽受損,一個人的學術不端甚至被某些國外學校宣稱為“中國化”,這是多么的悲哀。 而法律約束恰好能說明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學術的規范性。 所以無論從個人,被害者,還是社會反響來看,法律約束比道德約束都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