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一般來說,一些小的錯誤,比如通訊地址錯誤或是作者姓名更正這類的,期刊會采用勘誤聲明的方式,但是,如果論文存在的錯誤嚴重到會讓人質疑研究本身是否可信,那么就需要撤稿,撤稿這個動作是在提醒讀者這些有誠信問題的研究,像先前的 STAP 論文遭到《自然》撤稿即是一例,不過,作者應該知道,撤稿的目的并不是要懲罰作者犯的錯誤,而是要更正科研錯誤并維護科學的可信度。 為什么要撤稿? 當已發表論文中所存在的錯誤嚴重到無法使用勘誤聲明來處理時,才有可能被撤稿,根據發表道德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的指南,期刊編輯遇到以下情況時應考慮撤稿:
撤回是很少見的情況,一般只會發生在論文通過編輯部審核,并且已經發表在知網等網站上,但是還沒有出版實體刊物的時候。 這時候如果作者或者編輯部因為某些原因,切擁有正當的理由,則可以通過期刊編輯部提出書面申請,交給知網進行審核。
看你們學校,這跟期刊沒關系,沒出版,就能撤! 不會。 因為按照目前國家碩士畢業要求來看,對小論文沒有什么要求,而且撤稿屬于正當行為。 但是如果小論文和畢業論文直接掛鉤就會有影響,例如碩士畢業必須要發篇小論文,如果這篇小論文撤稿,就會影響學位。
有時候期刊會因為害怕撤稿影響期刊本身的聲望而不愿意提供明確的撤稿原因,擔心期刊的同行評審遭到質疑,紐約記者暨 Retraction Watch 博客創始人 Ivan Oransky 針對這個現象建議設立期刊透明指數(transparency index),根據期刊提供的撤稿原因清晰度來排名,幫助大眾了解為什么這些已發表論文的研究結果不可信。 不過,當撤稿是由作者自身發起的時候,撤稿原因不明的情況仍有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