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1、 查詢次數:
一般情況下,只有在貸款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查征信。如果老去查,銀行覺得你缺錢,風險大,自然會對你有負面印象。
不過,這里的查詢,指的是機構查詢,主要是三種——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擔保資格審查。這三項如果查多了,會影響你辦正事兒。
所以,如果近期準備去銀行貸款,一定不要去辦信用卡、借各種網貸、給別人做擔保,這些統統都要查你的征信。
2、 查詢途徑:
前面提到的機構查詢,只要是正規機構,都會提前告知你,獲得你的同意。
當然,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征信情況,個人也可以自查征信,但要注意查詢的途徑。
首先要明確一點,除了央行及央行批準的地方銀行,其他三方APP都不正規,有泄漏個人信息的風險。
其次,銀行系統有義務為你提供查詢服務,每年有2次免費機會,超過2次每次收費25元。
最后,為了方便你查詢,現在有線下和線上兩種方式。線下即銀行自助查詢終端機,線上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
當然,為這些查詢的步驟會比較繁瑣。銀行的體驗,不求方便快捷,只求安全穩妥。
而那些省事兒的APP,不是收費騙人的,就是非法搜集信息的,千萬不要碰。
3、謹防莫名其妙的被查詢:
上文提到,凡是機構查詢個人征信,都會明確告知你,或簽署“征信查詢授權書”,取得你的同意。
但是,現在的很多貸款APP,都是在線辦理業務,追求快捷方便,流程比較“水”。
明明要查征信,它們偏偏不說,只有一個“同意”、“下一步”、“馬上拿錢”、“測一測”等等按鈕,只要你點了,就算是通過了授權。
這種“偷查信用記錄”的新聞,感興趣可以搜來看一看,相信你會對這些套路有更好的認識。
總之,個人征信記錄,是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信息,要像愛護我們的身份證一樣愛護它,只在最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不隨便交給其他人。
紅書里的小伙伴還有誰知道別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