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大哥!論文題目哪有不重復的?用腳后跟想也不可能在論文題目上卡你啊。論文題目就那幾個字,重復率怎么可能不高。
沒什么大的作用,有利益,就會有人不顧死活的去造假,這樣的事還是很難避免的,具體的還要多查這個人的過往,這樣以便于對證。
完全可以,因為有些數據他是重復的,就像有些參考述職,它是恒定的,沒有必要,你去重新計算,但是有些主要觀點,那你必須是你自己的,是要有實踐數據的,有你的觀點和數據就不可能出現假的
應該有一定的作用,不過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人想要造假的話,那么即使你怎樣預防他也會造假,如果一個人不想造假的話,那么你即使什么都不做,他也會認認真真的去寫論文,我感覺我們不應該在方法上去研究怎樣預防造假,而要在教育上改進,我們應該研究的是教學的質量,教育學生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讓他自己覺得造假非常可恥,只有這樣才能根除學術造假這種行為。除此之外,鑒別學術造假,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出發:
1、觀察論文的數據
其實這是一個最簡單辨別論文真假的方法,因為一個用自己真實研究出來的論文,那么它的數據都是經過自己真實去考量的,試想一下,如果研究人員沒有去實驗、試驗、觀察或調查,他怎么能有這么多有效的數據呢?僅僅憑編造是不可能編造出來的,即使是編造出來的,也非常容易讓人看出來是造假的,所以說,觀察數據是有效測量論文真假的一個重要手段,不過他需要很細心的去觀察。
2、看論文的撰寫
第2點可能就有一定難度了,需要一些有能力的老師才能辨別出來,就是看學生論文的撰寫,確切的說就,是看這篇論文論述的觀點和數據是否有剽竊他人的?這也需要老師見多識廣,或真的拿出一些時間來,排查各類論文,進行對比。
3、對比真實個人經歷
最后1點是,我們把論文,全部都研究調查之后,應該對比他真實的個人經歷,也就是說,我們看過他的論文,看過他寫論文的手法,也調查過他的數據,之后要把這些東西全都合而為一,在對比他這個人的個人經歷,看看是否吻合,如果吻合的話,那么這個論文基本就不是造假。
我認為這樣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可能完全的防止學術造假。因為這些高校的學生可以去找一些學術更加高超的人,來為他們寫論文,這樣也就會發生學術造假,所以我持的觀點是,不可以防止學術造假。
這樣做只能說有一定的用處,完全防止是不太可能做到的,畢竟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到極致,想要打假這個主要還是看導師對學生的了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