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可以使用知網查重原理各大高校使用最多的一般都是知網檢測系統,要降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查重的原理,掌握這個原理可有效降低重復率 1對比庫,在知網中有一個對比庫,我們的論文上傳后都會與對比庫中的資料進行對比,以。
曾同病相憐,重復率肯定是越低越好,10%以下。
我的辦法是拆分句子,打亂語序,換同義詞,另外引用的時候記得要用引用標注。主要是一開始你初稿要盡可能的多寫一些,后期有改動的空間,你自己先試試。
不過,我也就中科技核心的,北大核心找的優助醫學,那會結題用沒辦法。時間都緊張,沒有說不緊張的,等不了也要等,核心的就是這樣。
設定好文章的目錄結構后,突然發現中間要添加或者刪除一個章節,添加刪除容易,可是其后遺癥就是后面的編號都要跟著變動。比如要刪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著動,添加也一樣,很麻煩。
第二個情況就是參考文獻的上標問題。碩士論文參考文獻都有好幾十個,一般論文會要求按照論文的引用順序列出參考文獻。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參考文獻,那么這些參考文獻的上標號又會跟著變動。
目錄自動生成簡單說下,將文檔切換到大綱視圖,然后設置你要設定成目錄的文字的大綱級別。如果將大綱級別設定為1級,那么就是1級目錄,一般我們會設置到3級,這樣會生成1、2、3級目錄。設定好后,在要插入目錄的地方,點擊“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設置下就行了。
現在來說說這兩個的簡單解決辦法。
首先都要設置成段落編號。將你要設定的一級目錄設定成一級編號,二級目錄設定成二級編號等等。參考文獻一樣,設置成段落編號。設定成段落編號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插入或者刪除其中的某個項目時,其后面的變好會跟著變動,所以這就解決了因添加刪除中間的項目,而要同時修改后面的編號問題了。
目錄的更新,只需要在“大綱視圖”下點擊更新目錄,或者在頁面視圖的目錄上,點擊右鍵,選擇“更新域”即可。
將參考文獻設置成段落編號后,在需要插入參考文獻引用的地方,點擊“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應參考文獻的編號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設置一下格式。
還有幾種方法,從網上摘錄下來的。
(一)采用書簽、交叉引用方法:參考文獻的編號和引用步驟如下:(1)在word文檔末尾添加幾個文獻,如:[1] 楊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 Peter Weverka. Diane Poremsky.中文Word 2002專家.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注意,輸入時應采用word的自動編號。如果word沒有自動編號,可自己插入(這個就不用細說了...)(2)給每個文獻制作成書簽。如,選擇“楊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插入——書簽,輸入書簽名(楊秀章_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然后添加。注意書簽名必須以字母開頭,可包含數字但不能有空格,可以用下劃線字符來分隔文字,否則可能無法插入。書簽名最好與文獻名一致,這樣在它位置變化后,你仍能識別它。(圖1)
(3)在需要引用文獻的位置,執行插入——引用——交叉引用,類型選擇書簽,選擇需要引用的項目,內容選擇“段落編號”。至此,引用完成!(圖2)
在全篇文檔編完后,全選,右鍵選擇“更新域”,編號就會改變成文獻的最新位置。
還有一個通過插入腳注的方式引用參考文獻。
1. 光標移到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菜單中“插入”——“腳注和尾注”。(已搜索,無重復)2.對話框中選擇“尾注”,編號方式選“自動編號”,所在位置建議選“節的結尾”(對論文而言)。3.如“自動編號”后不是阿拉伯數字,選右下角的“選項”,在編號格式中選中阿拉伯數字。4.確定后在該處就插入了一個上標“1”,而光標自動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個上標“1”,這就是輸入第一個參考文獻的地方。5.將文章最后的上標“1”的格式改成正常(記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將它刪掉重新輸入,否則參考文獻以后就是移動的位置,這個序號也不會變),再在它后面輸入所插入的參考文獻(格式按雜志要求來慢慢輸,好像沒有什么辦法簡化)。6.對著參考文獻前面的“1”雙擊,光標就回到了文章內容中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可以繼續寫文章了。7.在下一個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會出現一個“2”(Word已經自動為你排序了),繼續輸入所要插入的參考文獻。8.所有文獻都引用完后,你會發現在第一篇參考文獻前面一條短橫線(頁面視圖里才能看到),如果參考文獻跨頁了,在跨頁的地方還有一條長橫線,這些線無法選中,也無法刪除。這是尾注的標志,但一般科技論文格式中都不能有這樣的線,所以一定要把它們刪除。9.切換到普通視圖,菜單中“視圖”——“腳注”,這時最下方出現了尾注的編輯欄。10.在尾注右邊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分隔符”,這時那條短橫線出現了,選中它,刪除。11.再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延續分隔符”,這是那條長橫線出現了,選中它,刪除。12.切換回到頁面視圖,參考文獻插入已經完成了。這時,無論文章如何改動,參考文獻都會自動地排好序了。如果刪除了,后面的參考文獻也會自動消失,絕不出錯。13.參考文獻越多,這種方法的優勢就體現的越大。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分節插入參考文獻的,具爽!存在一個小問題:如果同一個參考文獻兩處被引用,只能在前一個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時都插入。這樣改動文章后,后插入的參考文獻的編號不會自動改動
一篇論文的抄襲怎么才會被檢測出來?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20字單位以上的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注,但是必須滿足4里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 文獻文字總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各章)中要達到3%。
搜 文天下論文檢測 有介紹 還有修改秘籍呢
論文降重三小妙招
1增加字數,擴寫句子
2小語種轉換法
3 AI降重
純干貨本科畢業論文,還在煩惱查重太高嗎?學姐教你如何快速降重
方法一:外文文獻翻譯法
查閱研究領域外文文獻,特別是高水平期刊的文獻,比如Science,Nature,WaterRes等,將其中的理論講解翻譯成中文,放在自己的論文中。
優點:1、每個人語言習慣不同,翻譯成的漢語必然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段文字,不同人翻譯了之后,也不會出現抄襲的情況。2、外文文獻的閱讀,可以提升自身英語水平,拓展專業領域視野。
缺點:英文不好特別是專業英文不好的同學實施起來比較費勁。
方法二:變化措辭法
將別人論文里的文字,或按照意思重寫,或變換句式結構,更改主被動語態,或更換關鍵詞,或通過增減。當然如果卻屬于經典名句,還是按照經典的方法加以引用。
優點:1.將文字修改之后,按照知網程序和算法,只要不出現連續多字重復,以及關鍵詞的重復,就不會被標紅。2.對論文的每字每句都了如指掌,爛熟于心,答辯時亦會如魚得水。
缺點:逐字逐句的改,費時費力。這是主頁君給同學們改重時經常采用的方法,逐句修改,雖然很累,但是效果明顯,同時也能確保論文質量。
方法三:google等翻譯工具翻譯法
將別人論文里的文字,用google翻譯成英文,再翻譯回來,句式和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再自行修改下語病后,即可順利躲過查重。
優點:方便快捷,可以一大段一大段的修改。
缺點:有時候需要多翻譯幾遍,必須先由中文翻譯成英文,再翻譯成阿爾及利亞語,再翻譯成中文。這個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翻譯后的語句存在生硬及不通順的現象,還要人工梳理一遍。
方法四:轉換圖片法
將別人論文里的文字,截成圖片,放在自己的論文里。因為很多查重系統目前只能查文字,而不能查圖片和表格,因此可以躲過查重。
優點:比google翻譯法更加方便快捷。
缺點:用順手了容易出現整頁都是圖片的情況,會影響整個論文的字數統計。實際上這個一個投機取巧的方法,不到萬不得已切勿使用。
方法五:插入文檔法
將某些參考引用來的文字通過word文檔的形式插入到論文中。
優點:此法比方法四更甚一籌,因為該方法日后還可以在所插入的文檔里進行重新編輯,而圖片轉換法以后就不便于再修改了。
缺點:論文查重稿件與導師查看的文章格式不一致。
方法六:插入空格法
將文章中所有的字間插入空格,然后將空 格 字 間距調到最小。因為查重的根據是以詞為基礎的,空格切斷了詞語,自然略過了查重系統。
優點:從查重系統的原理出發,可靠性高。
缺點:工作量極大,可以考慮通過宏完成,但宏的編制需要研究。
方法七:自己原創法
自己動手寫論文,在寫作時,要么不原文復制粘貼;要么正確的加上引用。
優點:基本上絕對不會擔心查重不通過,哪怕這個查重系統的閾值調的再低。
缺點:如果說優缺點的話,就是寫完一篇畢業論文,可能會死掉更多的腦細胞。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