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黔ICP備19012782號-3.
1 我國學術不端問題的現狀 1.1 學術不端問題易發多發 (1)從學術不端行為曝光的時間看.從1997 到2017年,幾乎每年都有學術不端案例被媒體曝 光.實際上,在國內被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很 難用數據來確切說明學術不端行為的范圍和 程度[2]. (2)從學術不端行為發生單位看.64起學術不 端案例,發生在46所高校和1所科研單位.高校 中,既有985、211名校,也有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
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范圍可能有點大,但還是希望能得到各路大咖的多角度為我們這“學術小朋友”的科普。 “Plagiarism”是撤稿最常見原因之一,簡單理解就是“抄襲”或“剽竊”。
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 知乎 對于國內研究生來說,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范圍可能有點大,但還是希望能得到各路大咖的多角度為我們這“學術小朋友”的科普。 “Plagiarism”是撤稿最常見原因之一,簡單理解就是“抄襲”或“剽竊”。
為什么中國的學術不端那么難管? 中國的學術不端之所以難以監管,“定義模糊”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學科背景、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學術不端的定義都是有分歧的。 例如,在國內的教科書中,在沒有適當引用說明的情況下重復利用某些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在 1999 年之前,人們并不認為重復發表或者用中文和英文各發一次有什么不合適。 超過 20% 的受訪者認為重復發表和自我剽竊在自己的領域很常見。 而在國際學術界,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學術不端。 如果不處罰這種不當行為,學術界容下了更多類似行為,從而滋生更多的學術不端和重復犯錯,進而浪費國家資金、玷污國家榮譽,并腐蝕人們對于科學研究的信任度。